-
贸易战为何美国必输
2018-11-05 13:49:36
贸易战为何美国必输
——访《无界战》作者郭高民
董阔涵
《无界战:我们正在进行的战争》是国防大学研究员郭高民的战争理论著作,2015年1月出版后被理论界誉为“第一部揭示战争平台变革规律的力作”,中央研究室作了5万字的“摘报”。近日,记者就中美贸易战问题采访了郭高民大校。
贸易战绝世高手正在走向“独孤求败”
郭高民认为,美国是国际贸易战的绝世高手。这可从一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战略说起。表面看,美国当时“中立”确有其军事力量(陆军加国民警卫队仅20多万人)还不能与列强匹敌的客观原因,它应当像它所宣称的那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但事实上,它不仅在参战,而且是与所有列强作战——它在向交战国推进军火贸易、提供贷款牟取暴利的同时,也在通过这种“递刀行为”不断促使列强多败俱伤。以至于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汇集了全世界40%的黄金储备,一举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并迅速发展军事力量,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军事和经济扩张:占领海地和多米尼加,两次武装干涉墨西哥,控制了古巴、尼加拉瓜和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使之成为美国的“市场”。二战中,美国打着“中立”和“民主国家兵工厂”旗号大营军贸暴利,直至因珍珠港事件“被迫”参战。而此时,它已是世界“经济霸主”和唯一拥有原子弹的超级大国。此后,“中立”战略在持续60多年的冷战中赤裸裸地现形为 “遏制战略”,直至唯一对手苏联被肢解,形成美国“一超独霸”格局。然而,郭高民说,物极必反,美国强大到无法再强大的时候就开始作茧自缚。比如在当下这个没有对手的世界,它的遏制战略开始变形: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到处制造“可操控混乱”,终而走上“独孤求败”之路。正像它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动的几场火力战争,在把中东诸国推入战乱深渊的同时,也使自己债台高筑所表明的。郭高民打比方说:武侠小说中绝世高手最要命的是没有对手,最终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打败。美国也是这样,近些年它在许多关节点都是自己打自己。
——打自己的“家当”。砸自己精心搭建的联合国:大幅削减会费,退出教科文组织等;砸自己发起的全球化:强推贸易保护主义,废除自己牵头的TPP,威胁退出世贸组织,还要修建墨西哥墙之类美国式“长城”;砸自己营造的“普世价值观”:宣称不再对意识形态感兴趣,退出人权理事会,对半砍掉多项对外援助经费等。
——打自己的“胳膊腿”。上世纪80 年代,它对“紧密盟友“发起的那场汇率战,使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美国的日本从此一蹶不振;90年代,它拉着几个欧洲“铁杆兄弟”对伊拉克、南联盟动武,深层意图却是对欧元强势出头实施狙击;如今又对众多盟友征税,逼他们多出保护费等,甚至宣称欧盟是美国的头号敌人。
——打自己的“喉舌”。怒斥美国众多一流媒体是“骗子”、“假新闻”,拒绝和他们见面,不回答记者提问等。
——打自己的“诚信”。屡屡出尔反尔,退出全球气候协议、伊核协议、移民协议等。
——打自己的“影子”。一切与他当年崛起经历有相像之处的国家都是他要打的,特别是揪住中、俄衣领不放,歇斯底里地强调“美国绝不做世界老二”,“美国第一”、“让美国再次伟大”等。
中美贸易战谁能“相对赢”
郭高民在《无界战》中作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赢”字解:
“赢”由5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造字者是不是依据游猎时代全球化背景下“赢”与“输”的历史经验来构造此字有待考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按照信息时代全球化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博弈框架来理解其意蕴:为了“赢”的博弈各方,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弄不好就可能走向“赢”的反面——同归于尽,即共“亡”,这在今天核背景下尤其如此;因此,为了大家都能“赢”,必须通过“口”的沟通谈判来制定利益交往规则;沟通谈判要有耐心,因为它需要磨合,它的时间是以“月”为单位;谈判的目的是各方达成妥协,而妥协的实质是利益让渡,哪怕是非常宝贵的利益——“贝”(宝贝);利益让渡的尺度不在国家强力部门,而是在民意之中——“凡”(凡间)。 郭高民指出:大量事实表明,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利益捆绑条件下, 国家之间“利益”和“打赢”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具有相对性的概念,武力强弱与战争胜负也越来越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只有正视对方利益,自觉在代价与获利之间做出明智权衡,使利益目标立于共赢基础,并注重由民意这杆最公平的秤来度量,才能获得相对的“打赢”和相对的利益。 对于中美贸易战谁能相对赢,郭高民断然不看好美国。
——当下贸易战与当年贸易战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是敌友界限分明,世界分为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现在,全球化日益消融着国与国之间的敌友界限,以至于你已经很难指认哪两个国家不是互为“友敌”。不妨扳着指头看看,你肯定找不出哪两个国家之间是纯粹的合作(盟友)或纯粹的对抗(敌人)。这意味着,昔日那种两大阵营对决的情形已成历史,而在新的钓场上,大家同时都是“鹬”同时都是“蚌”又同时都是“渔翁”,无论怎样的“多败俱伤”都不可能给“中立”者带来当年那样的暴利。也就是说,无论哪两个国家打起贸易战,他们在友敌关系利用上,最终总体得失都将是平分秋色。
——彼此互赖的经济利益格局日益使贸易战凸显双刃剑特性。游猎时代,氏族群落之间是“半边天”与“半边天”的互赖关系;农工时代国与国之间是互相排斥关系;当今信息时代,国际之间又形成互有依赖关系。你无论如何打,终归是打别人的同时也打了自己的“半边天”。在贸易逆差巨大的情形下,更会打痛自己那“大半边天”。
——大国间武装力量已发展到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只宜用来“比划”战争(如军事演习、舰机对峙等)、不宜实际使用的地步。正如基辛格在《核武器与美国外交政策》一书中所指出:“武器的威力愈大,愈不愿使用它,除了和平别无选择”。这也是拥有世界超强武力的美国决策者常常恨“铁”不成“钱”,表现出种种战略浮躁的重要原因所在。
——市场经济是市场起决定作用,市场平台上的贸易战同样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美国的市场是很发达,但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有识商家,更看重市场规模和潜力。这一点,美国与中国不在一个量级。
——中国可以举整国之力迅速行动,美国做不到。
——终究民意定乾坤。贸易战的最终受害者是民众,而民意也必然会行使最后的“一票否决权”。谁最不遵从贸易规则,谁最先挑起贸易战,谁下的赌注最大,谁就将在最后被“否”得最惨。
谁来引领人类文明
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说白了是要防止中国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老大,成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者。对此,郭高民从历史发展规律角度指出:人类文明在游猎时代是中性文明,如氏族图腾都是自然物或动物;在农工时代是极端文明,如人类信仰被神化的人;在当今信息时代又在回归中性文明,如人类开始向自然信仰回归。随着全球化拓展,随着不同思想文化在地球村交织、融合,那种以“资”“社”划线对抗的做法越来越没有空间,以人的幸福指数为内核的意识形态融合重构则成为主流。主要表现为: “第三条道路”在西方国家提出、试验,“资”“社”融合在世界范围扩展深化。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各种社会矛盾海量涌现;正和思维增强而冷战思维难消,中性社会空间拓展而极端主义恣肆,人心向好而社会戾气加重;恐怖主义、经济风险、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生态危机、跨国犯罪等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往往具有速变、链变、巨变、共变的特点,常常要靠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和多种社会主体携手解决。这就迫切需要一种中性思想文化来引领。而从老子、庄子、孔子、墨子、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思想大师对“道”、“自然”、“中”、“适中”、“中庸”的论述倡导,以及多国对第三条道路的成功实践来看,中性文化不论在东方社会还是在西方社会,都是不乏基础土壤和现实需求的。因此,信息时代能够引领人类文明的国家,一定不是以非输即赢的极端文化为主导,以意识形态划线分圈的国家,而是拥有深厚中性文化底蕴,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