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蒋东晓)前几天,去杭州芯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朋友处品茶聊天,真巧碰上了廖联明博士和好友吴女士。他俩一个是射频芯片的研究人之一,一个是射频芯片的受益人之一,聊起来共同话题滔滔不绝。
原来吴女士的丈夫一年前突发脑梗,半身侧瘫,送医院经急救,医生告知已过6个小时最佳抢救时间,只能常规康复治疗,情急之下,在没有任何医院治疗的情况下,吴女士给她丈夫脑部和身体各个穴位贴上了多个射频芯片进行调理,经过36个小时后就正常上班了,并没有留下中风后遗症,身体完全恢复健康。
什么是射频芯片呢?
“芯片”这类高科技产品在生活中已经不算陌生,如银行卡,身份证,公交卡等中间都有。但是以往相关产品都十分脆弱,容易损坏,那么这个芯片能承受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考验”吗?
为此,记者专访了陈厚琦博士,他是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原教授,身兼世界自然医学联合总会副主席,中国功能医学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世中联传统医学合作委员会付理事长等。他告诉记者说,一枚小小的芯片,小到只有名片的三分之一,重量不过半克,却集中了量子力学、量子医学,生命科学,甚至中医经络学、自然医学、微循环、病理学以及电视、雷达、微波炉等原理,将现今的医疗器械体积浓缩到百万分之一。
射频芯片(早期曾命名为量子芯片,因为其治疗原理和传统的射频治疗仪不一样)的体积只有2厘米x 5厘米,而且抗寒耐热,工作温度区间在零下40℃至零上80℃之间,日常生活的考验是肯定能经受住的。射频芯片的故障率低很低,正常使用下寿命很长,不仅防水还不用充电。
陈教授说,我们只要将芯片放在贴近身体的地方,尤其是在关键的能量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穴位”,芯片便会积极有效地协调身体自然产生的生物电,不断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肿止痛,在舒缓及改善各种慢性疾病方面有显著效果,跟中医的针灸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教授又介绍,芯片的优势就在于不需要吞服或者被身体吸收,甚至不需要接触皮肤,病患者只需要佩戴它就可以。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佩戴,十分安全。但是要强调一点,危重病人、孕妇、婴儿在佩戴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射频芯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记者又采访了芯片的研究人之一的福建医科大学的廖联明博士。廖博士介绍说,射频芯片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射频信号的优化和电源的采集。
廖博士说,传统的射频治疗仪或电子脉冲治疗仪大家都知道,主要依靠产生的热量加速血液循环,起到治病的作用。但传统的射频治疗仪体积大,需要电源,因此使用不方便,不能24小时使用。可穿戴设备是最近十年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可穿戴的射频治疗仪也是医学界最看好的项目之一。美国有采用纽扣电池作为电源的射频治疗贴,虽然可以24小时使用,但体积还是偏大,尤其是不方便贴在脸部。而杭州芯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射频芯片则通过最先进的能量采集技术,解决了设备的电源问题。
能量采集(Energy harvesting, energy scavenging)是指从外部获得电能的过程,如太阳能、热能、风能、动能等。采集装置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的电能可以供马上使用,也可以储存起来供日后使用。使用这种能量来驱动可穿戴设备是当今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包括实时监测设备(如血糖、血压和体位)以及治疗仪器(如心脏除颤器)。
遵守能量守恒的能量转化无处不在,而且很早就为人类所运用。如通过风车灌溉,就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势能;手表的发条则是将弹簧的势能转化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动能,而自动手表则又具有将手臂摇摆的动能转化为发条的势能储存起来;水电站则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发电机转子的动能,进一步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则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在通信网络中,基站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电磁波除了部分被接收器接受外(如电视机、手机、收音机),大部分电子波最终被大气或地球吸收。因此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外部能量源是电磁波。这些来自于太空辐射、无线通信的电磁波无处不在,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事实上,不使用电源的“矿石收音机”(因为用矿石来做检波器而得名)是最早采用电磁波作为电源的设备。
早期将电磁波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太复杂和庞大,转化率也很低,因此没有应用价值。随着天线技术和印刷电路技术的提高,目前该技术得到了突破。如美国尼古拉公司和俄亥俄大学联合开发了一个手机外壳,可以将手机电磁波转为电能,给本机充电。美国德雷森公司开发的用空中电磁波转化器可以用于给微型空气污染检测器供电。
廖博士说,射频芯片虽然解决了电源问题,但毕竟功率很小,因此不能像传统的射频治疗仪那样通过热量来促进血液循环。那么其原理是什么了?大家知道射频能够产生热效应,这些技术应用离我们并不遥远。微波炉就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器具。磁控管在高电压激励下,产生高频射频微波,从而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将食物加热煮熟。通过射频产生的热效应,我们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外,也可以用于杀伤肿瘤细胞,这就是放射治疗的原理。射频除了产生热效应外,还可以产生生物效应。前面提到的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小型射频贴就是通过这个原理产生疗效的。大家熟悉的远红外织物的保健作用也是如此。如包头医学院胡海等人发现磁性远红外功能寝具可以改善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最近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Gordon教授发现远红外织物可以增加皮肤温度和动脉氧饱和度,改善微循环。大量的研究证明远红外可以抑制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 和其它炎症介质,具有抗炎作用。因为这种治疗作用和传统的热效应原理不一样,其涉及的原理和量子物理有关,因此归为量子生物学或量子医学的范畴。为了让使用者易于理解,将射频芯片称为量子芯片也就理所当然。
射频芯片的临床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在2015年9月做了一项初步研究,最终结论:使用小鼠做实验,一定数量的芯片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下,可以对恶性肿瘤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早期应用效果好于晚期。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但它是一个控制肿瘤转移的可喜苗头。
2012年底,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复健科做过临床实验,经过芯片調理,微循环明显改善的比例达到了100%。而且经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芯片对微循环相关疾病有明显效果,而对肌肉性或外伤性案例效果稍缓。
2014年,在南京君协医院进行了一项名叫“量子芯片治疗黏连性关节囊炎的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经过六周治疗,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所改善。
2013年,在美国也有个半年的心脏病臨床跟踪实验,是由美国微观生物物理实验室做的,主要针对芯片对心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这个实验包括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心脏健康状况的一些患者,一共35个案例,而且这个试验的数据更全面、更精确。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样本容量还不够大,对比数据还不够充足,对于要佩戴多少芯片?佩戴多长时间?这类更详细的问题还需要有更多数据的支撑,才能得出进一步结论。
中国第一军医大学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赵克森专家指出:微循环障碍会引发人体的414种疾病和33种恶性肿瘤,它是万病之源。人体中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叫微循环,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血液循环好,95%的病自己都会好。原来射频芯片的神奇功效的原理就在这里。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