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文旅新业态:新起点 新高度 新挑战 新希望
2020-09-19 22:37:33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催生文旅新业态,对于南充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现就南充文旅新业态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处成都、重庆、西安3个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3区1市5县,总人口760万,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南充历史优秀、文化底蕴厚重,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有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四朵金花”,有“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五张文化旅游名片。南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6个等A级景区38个,有天府旅游名县1个、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1个。
近年来,南充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文旅新业态取得了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产值实现972.53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文化产业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共接待游客73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7.5%,实现旅游总收入742.53亿元、同比增长28.1%,旅游总收入居全省第4位,接待游客居全省2位,位居川东北首位,各项主要发展指标走在了全省“一方阵”。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145家(2020年8月已增至176家),位居全省第2位,文化产业产值230亿元,站GDP比重4.20%。
二、主要做法
(一)以“文”促旅,打响旅游新名片
一是挖掘文化优势,突出地域性、民俗性。南充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资源得天独厚,历为郡、州、府、道、署治所,解放初为川北行署所在地,这里融中原文化之精髓,汇巴蜀文化之遗风,丝绸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嘉陵江文化“四大主题文化”赋予了南充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天然资源。全市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864处,位居全省第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市级164处;馆藏可移动文物14340件,有朱德故居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张思德纪念馆、张澜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等5大纪念馆(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项目20个、市级项目52个、县级项目125个,篆刻、雕塑、民歌、民舞、灯会、傩戏、巴渝舞、翻山铰子、婚嫁等民俗民间艺术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彰显了城市空间特色。
二是以文化为名片赋予旅游新内涵。2019年通过公开征集,筛选确定了南充文旅主题口号“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根据南充文化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特色,加强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确立了“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五张文化旅游名片,推出了将帅故里游、蜀道三国游、西部绸都游、嘉陵山水游、古城文化游“五条精品旅游线路”,丰富了旅游内涵。
三是以文化为根基打造旅游新景点。突出重点、强抓着力点,大力实施“一县一品”,确定了顺庆“三国文化”、仪陇“红色文化”、嘉陵“丝绸文化”、阆中“古城文化”等文旅发展重点方向和目标。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推进新地标、新景点打造,新开发了南充“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仪陇县朱德故里客家民宿博览园、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蓬安县相如故城、嘉陵区丝绸文化源点景区等一批极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增添了旅游看点。
(二)以“节”带旅,搭建旅游新平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和多样化的不断提高,搭建宣传平台、增强旅游体验、引发文化共鸣日益成为旅游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近年来,南充依托文化特色,成功打造了众多文化节庆品牌活动,为宣传南充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资源口碑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我市创办了具有国际和全国影响的“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等知名文化品牌。“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被列为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并成为世界木偶艺术新的交流盛会,“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被人民日报赞誉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化艺术节之一”。基层文化品牌形成特色,“一县一品”战略有效实施,南部县“升钟湖国际钓鱼文化节”、阆中市“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蓬安县“嘉陵江放牛节”等品牌活动成效显著,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独特的南充文化现象”。通过节庆会展活动的举办,对南充深厚的历史底蕴、文旅资源、文旅品牌进行了深度报道,刻画了南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开放包容的良好形象,成为了游客竞相前往的“目的地”和宣传南充、展示南充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参加活动来宾和游客,到南充感受到了整洁的城市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专业的节会组织、优质的保障服务、热情的南充市民后,成为了宣传南充、推介南充最为有效、最为持久的宣传队,实现大活动、大宣传、大声势,提升了南充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以“+”拓旅,丰富旅游新业态
我市大力推进“文旅+”,把握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12要素,创新文旅新业态。
一是推进“夜游经济”新业态。坚持多点多级、百花齐放,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精美夜游产品。实施了嘉陵江南充段沿江两岸彩灯夜景工程和山体灯饰景观点缀工程,打造了“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灯光秀、音乐喷泉;开发了“夜游嘉陵江”精品旅游线路;依托阆中古城推出了“赏古城风水灯光展示、看阆苑仙境实景演出、品嘉陵江夜景风情”三大夜间旅游主题板块,制作大型移动实景表演《阆苑仙境》、山水城灯光秀《江枫渔火》和大型“光影秀”等8个特色旅游产品;南部县依托八尔湖推出“梦幻水舞”;仪陇县推出大型歌剧《张思德》演出等等,通过加强与景区景点、与文艺民俗、与消费的结合,全市形成了全域开花的“夜游经济”布局。
二是推进“文旅+工业”新业态。申报创建“张飞牛肉三国产业文化园”“保宁醋博览园”两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了顺庆区奥宇望和啤酒小镇、顺庆区川北凉粉文创园、高坪区中国绸都·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精品景区,用活工业旅游资源,延伸文旅产业链条。
三是推进“文旅+乡村”新业态。大力推进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嘉陵区“丝路花语”田园综合体、西充县中国有机生活公园、蓬安县红豆村景区、仪陇县金松湖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等建设;推进南部县八尔湖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南部县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有机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向高端文旅商品转变;推出一批森林度假、森林观光、山地露营旅游产品,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
四是推进“文旅+研学”新业态。制定出台了《南充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方案》,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课程体系。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和高等院校等,推出了阆中古城、朱德纪念园、罗瑞卿纪念馆、张澜纪念馆等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推出了适合学生研学实践的活动线路,让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带动市外、省外、国外的学生走进来,领略大美南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