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湖
林浩湖简介
林浩湖,号皓空居士,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林浩湖工作室导师,清华美术学院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研班林浩湖工作室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经担任文化部青联委员兼美术组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评论》教育中心副主任,北京当代书画研究会理事等职。
1、他是一位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画风的画家,其“龙卷风系列水墨艺术”融入了意象、抽象、想象以及立体构成等艺术表现手法,被媒体称之为“画家之中的绿色环保使者”。他是90年代实践水墨的先行者。
2、他是致力于中国易经文化与书画实践的开拓者。
3、他在2008年被国家9个部门评为“世纪中华英才”。
4、他在2009年被《中国书画》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青年画家之一”。
5、他在2013年度国内国画拍卖排行榜居前69位的当代国画家。
写生思考
写生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创作如果没有生活的感悟,其境界是缺乏深度的。现在的画家写生就带着相机随处拍摄,美其名曰“采风”。这种行为会导致写生没了新鲜感!心、手、对境也得不到协调的训练。所以画家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感”就显得越来越苍白。为什么?画家不深入生活,人的心灵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画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同时可以了解自我。这就是《大学》讲的“格物致知”。写生过程是要你去用心发现美,看自己喜欢的对象去对照自己的心,内心与自然美的碰撞。因为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写生,不管是人物、山水、花鸟的大画家们无不热爱生活的,从而也在生活中找到艺术的归宿。“师造化”就是成就画家的不二法门。
写生对创作能起啥作用呢?首先写生的用途不单是为某一特征,或某一地貌的练习。它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写生是为了寻找适合自己表现的题材,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有的人是为了丰富画面做为出发点;有的是在自然界寻找灵感,如石鲁随时随地可入画;其实写生更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历史和地理人文,充实自身地见识与开拓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写生同时也可以消化我们所学的传统技巧的重要手段。
山水画:古人在自然界中总结了各种皴法,如:荷叶皴、披麻、雨点、斧劈、折带、鬼面、牛毛等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人物画:古人在写生中总结了十八描及脸部的各种勾勒法(大家不熟悉的可以看吴道子的线描,和弘一法师的佛像)。花鸟画的技巧也很多,如:喜气画兰、怒气画竹,这都是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经验。
人物的写生应该注意什么?
1、形象要准确
形是指比例结构,象是指人物的外在特征;有的人物画家画美女画不成,改成画钟馗,钟馗画不像改画黑石头。这是基本造型没过关导致的,基础不过硬下笔也就没自信。古人总结了人物画的一些比例,如:“立七坐五,盘三半,三停五眼,三白二红”等,丰富人物表现的规律性。以前的文人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多数画些神、鬼,因为大家都没见过的,不会挑理。何家英先生画永乐宫壁画临摹时,从墙壁上衣纹线一直往下拉,线条质感还很厉害,这就是功夫。黄胄二十一次到新疆,通过反复的速写,把新疆人的能歌善舞、热情直率、开朗大方的性格表现的极为传神……
2、传神
传神:传神如何可得?我们用实例解析吧!如:油画中“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传神在脸,可以通过画面了解主人翁内心的博大。也折射画家内心对艺术细节捕捉能力的高深。比如吴作人画齐白石像,传神在手,手持握笔状,把画家一生与拿毛笔的不解之缘,融入自己血液之中无意识的表现出来。这就是画家深入了解人物秉性的结果。如果画家单能刻画齐白石老人的神情其内涵还是不能深刻地打动观众,这就是画家观察生活能力达到了“尽精微”处。人见其手便得知是位书画家,传神之至!这是顾恺之所讲的“迁想妙得”。
比如罗中立的《父亲》把黝黑的脸庞、粗厚的双手。捧碗水在烈日下物我两忘的喝着。“劳动”把父亲朴实、硬汉子的农民本色塑造得淋漓尽致,农民的一生离不开热土,安于耕作,不辞劳苦,但对自己的命运却无力回天。与其选择了无奈的人生,不如尽心地耕作。一份脚踏实地不忘本的精神情洋溢在画面,极具感染力。比如周思聪老师的《矿工图》那种人间地狱的悲惨生活表现的令人震撼。画面的构成、黑墨及脸部漆黑,增添了许多画意,表现出画家对矿工辛苦的日子及悲惨命运的悲悯。《周总理和人民在一起》周总理含泪花的眼睛把人民与周总理情感互动刻划得很入微。也是一件极为难得的艺术佳作,艺术家关爱生命具有真挚的情感才是艺术的原型。
3、迁想妙得
顾恺之画人物脸部画的很生动,但画面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后来在头发上多画了三根发须,结果意趣横生。这三根发须即考证是当时上流社会人物玩派、耍酷、摆造型、显时髦的造型,在当时引起很高的赞誉,后人把顾恺之此举称为“迁想妙得”。其实这也是画家创作的灵感。写生时画家不是单纯只观察人物外形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喜好、精神气质的捕捉,做到“尽人之性”。古人常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4、人物画可成教化、助人伦
唐代画家阎立本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也是写生作品。它具有教化民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二十四功臣为社稷建功立业、垂范后世,立于凌烟阁,每位人物如同历史的丰碑,即光宗耀祖又光照后世。所以后唐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既赞美了画中人物的功勋,为后世立下不朽的典范。也体现出绘画可以助人伦的社会功用。蒋兆和《流民图》表现的是战争给人带来的沉重的苦难,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居无定所、卖儿卖女的悲壮惨烈的场景。如同铁烙一般烙进历史长河,从而也痛诉了侵略者的凶残变态的丑恶罪行。所以人物的写生,不能当作业对待,它不能简单地完成一种技能训练,人物的写生建立在画家对人物内心的刻化与对社会的责任感的担当。通过上述一正一反的例子,启发人物画家极力去创造不朽的画作,志存高远,不单是只停留在笔墨技巧上。我们介绍了周思聪的《矿工图》,其笔墨构成是为画面主题思想服务的,而不是让人看到的只是有笔墨感觉,而把最感人的主题创作思想淹没在技巧当中,这是画家要警醒的。
花鸟画的写生问题:
花鸟画比较其他画种它比较微观,它的艺术本质体现在于“情趣”二字。情态、情趣、趣味是花鸟的“魂”。画家对于“一花一世界”--以小见大的眼界来表现内心的作用。何谓一花一世界,这句话从佛祖释伽牟尼佛拈花一笑的典故而来,大意是一朵花所蕴含的能量和整个宇宙所蕴含的能量是相同的;它需要地、水、风、火的滋养,即阳光、雨露、土壤、空气、微生物等汇集与一花之中,一花的长成也由宇宙的各种因缘和合而成就的,所以佛家讲生命共同体,大方无隅!所以花鸟的写生需要画家关照它生命轮回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如何去发现美?
典型的案例如画梅花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说法。这是节奏美(空间的疏密节奏)。在写生中,疏与密体现画面节奏的韵律。这里需要画家大胆取舍,该夸张时可以把疏密感夸大。如同八大山人画荷一样,莲蓬与荷梗有意增长拉高。如同潘天寿石壁上秃鹰,他的画常把石头画高大,鸟、猫、青蛙等伏在石头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画面的境界扩大,彰显画面的张力。其次写生描写对象,要有感而发,要对花草产生情感对接,写生时尽量捕捉花鸟鱼虫等对象的情态。
2、如何去创造美
如何在生活中把花草虫鸟提炼升华成艺术作品,我们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如崔白的《五雀图》,麻雀的姿态各不相同,意趣横生。黄荃的动物写生及徐熙的花鸟被称之为:“黄家富贵,徐家野逸”。黄荃在用色上富丽堂皇,有富贵的气象;徐熙表现的是野趣的场景。两人风格上有鲜明的对照。创造艺术美在用色、在用墨、在构图方面都有独到的手法,黄荃以色见长,而徐熙则多以水墨表现;他们之间各自保留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自宋代以后花鸟画的笔墨情趣逐渐在上升:如气格高雅的赵孟頫(元人)如冷隽清雅的吴镇(元人);如法度精严、墨法精妙的陈白阳(明人);如笔墨奔放、墨气酣畅的徐文长(明人);如画格率真奇逸的任伯年(清人);如弄险大家、冷逸孤绝的八大山人;如笔墨强悍、金石气十足的吴昌硕(清人);如个性化的扬州八怪;如构图精严、笔墨带“刺”的潘天寿(现代);如大写意与工笔完美结合的齐白石等。无不都在各领域中绽放光彩。
我们通过写生要解决创作定向。首先确立画意(要画什么题材、什么意境);其次是笔墨定向(画面的笔墨气息);最主要的还是画家思想的注入,画家通过对象展现自己的思想。比如齐白石画小鸡题“他日相呼”!如齐白石画螃蟹题识“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有几时”!通过物来讥讽反动者。我画螃蟹题识:“蟹之德有文者:珠玑满腹,锦绣添胸;武者:身披铠甲,手持双鳌,横行于江湖;仁者:蛇鳝之区也可安然置身其中,且心无掛碍,得大自在是也。”同种对象不同的关照有不同的思想情怀。创作最终就要达到物我交融,物及我,我及物的境界。
山水画的写生问题:
有些画家面对自然景观往往出现无从下手,或是画不及意。这是因为长期面对古人已有的模式在作画。当自己在面对自然景观时发现平时所学用不上。这样的画家是缺乏阅历,与自然的交流不够。解决山水画的写生问题,首先要学会“取舍”。“取舍”是个大学问,面对人生机遇我们要有取舍,同样面对写生与创作时,“取舍”的问题更是重要环节,关系到画家对艺术的审美素养。那么对现场写生应该如何取舍呢?或者是取些什么,舍些什么才能体现写生的艺术特征呢?首先考虑的地貌特征;因为写生首要来源于生活,又要在生活中提炼升华,它既不能照搬照抄自然景观,又要照顾地域特征,又要照顾画面的形式感。高手捕捉对象时,对笔墨的情致与景致都会融合于画中,做出整体的运化。在复杂的笔墨形式中描绘画家抽象的思想,把感觉、意境与感情水乳交融在画面当中。这时的取舍完全融化于感觉之中。但做为有追求的画家,还是要不断地在传统山水画表现规律上多做总结,然在师造化中去捕捉自己的艺术规律。其次是对景物的提炼问题:南朝宋炳《山水画序》:1、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2、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3、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1):“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质”指对象的形质、特征,“灵趣”是形而上之道,不单指灵感或空灵,更深层的理解应是“灵府”也就是道家的上丹田,佛家指的接收法界能量的起点,也就是通过对象的形质和画家的灵感上升到天道合一的境界,所以禅宗常以青山“如如不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做为禅修的观照法门。写生时要把感受融入自然景象之中。2):“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以形媚道,是通过对景物的不同形象做有规律、有韵致的修练,提取山水形式上的需求,比如动势,比如形象的夸张对比,比如阴阳向背的对比等,通过在写生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艺术形象,就可称之为“以形媚道”。3):“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与“气韵生动”如出一辙;“万物融其神思”与“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皆有同趣。“畅神”是山水画最高的层面了,它是在形媚道的基础上的升华,达到心手相应,神超理得,大自在的境界。
写生是为了创作,创作是为了提升自我的生命状态和灵魂的归宿。写生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尽物之性”。《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在于格物致知”。《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唯有如此,才能展现出艺术的深邃。那么写生应尽物之哪些性呢?比如:梅花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其性不畏严寒,能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种乐观,大无畏的品格。比如松树可当栋梁之材,又是正直的形象代言,也是万古长青的写照。比如人物是天地人三才的主人。《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经文之性。比如画山水画明白《易经》讲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便能感悟宇宙之性,在于生生不息。写生的笔墨气韵也随者“周流六虚”而情致超然;地水火风是构成人身的四大假合,生命是相续承因而存在着,人的血肉、骨皮、温度及五胀六腑与宇宙相对应,所以才有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有一阴一阳之谓道……
诸如种种,当下我们对写生的思考,在于如何承载艺术的历史演进的脉络?如何感悟自心?如何感悟自然规律?龙瑞老师在2004年,为我们首届高研班定下了命题就是“贴近文脉”,真是高瞻远瞩,独具慧眼,可见龙先生对绘画历史的重任一直视为己任。他更希望艺术瑰宝能薪火相传,不能断代。在上世纪60—70年代,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位前辈便呼吁,艺术要走进生活,反对闭门造车。李可染提出了为祖国河山立传,其浩然正气,响彻寰宇。这都是前辈们给我们树碑立传,在生活中感悟艺术的真谛。艺术不能闭门造车或一位玩笔墨游戏;“搜尽奇峰打草稿”、“胸有成竹”都源于生活!写生就是让我们更深入汲取艺术的营养。艺术是人类的工程师,艺术家有责任用艺术美去美化民心,去滋养民心,使民心至真、至善、至美。
(以上图文资料由双子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