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从现在到未来几年,将会成为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今年9月13号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我们关心的应该不仅仅是这些概念,应该还有怎样通过学校在日常教育中的实践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在学生身上能尽可能全面和深厚。
核心素养框架结构发布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围绕着核心素养框架理论体系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备等方面立即引起了热议,有赞扬的,有认可的,也有不认可的,甚至有人对核心素养的表述和所使用的概念都提出了不同看法。
我不想对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普遍素养发表看法。我认为在不同时期,我们都会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表述,这些表述并没有本质的改变,都是对于教育方针进行一个与时俱进的诠释,特别是面对当下教育价值目标的偏移,进行更加富有针对性重申。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提出,而是如何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让这些理念和目标能落地。也就是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没有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的再高大、再完美,那也只是看起来很美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我认为核心素养框架里所提到的每一项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让学生具备这些素养。但是相关的文件和理论框架,往往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和目标,不会告诉我们具体落实的过程和方法。
其实,我们过去经常提到的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都是如此。大家往往热衷于讨论什么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而较少关注这些能力和素养该如何培养。中国教育真的不缺理念,不缺目标,而是缺乏实现这些理念、践行这些理念、实现这些目标切实有效的做法。
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今天教育的结果不满意,是为了通过改变今天的教育现状,让未来的教育变得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改变的只是教育理念的提法、理论框架和目标的表述,而不改变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那最终的教育结果也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过程和做法从来没有改变,而只改变目标的提法,未来教育就无法改善。
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重申了学校教育应该努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核心素养有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每个方面有两个核心素养,每个核心素养下面有三个基本要点,每个基本要点下面又有若干表现的描述。
但是,三个方面、六个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和若干表现,都是很抽象的概念表述。例如,在社会参与方面,有一个核心素养是“实践创新”,再下面有一个基本要点是“问题解决”,主要表述中提到: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面对这样一个表述,我们遇到了如下的难题:
第一、什么样的教育过程才能或者才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这样的能力和素养?
第二、任何一个学生肯定总会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学生完成某个学段的学习之后,我们对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
第三、如果我们一旦设立了目标,我们该如何去评价一个学生某种素养的达成情况?
在中学教育中,如果仅仅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但是过程缺乏监督和指导,结果缺乏评价和使用,这个清晰的目标很难真正实现。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目标也会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甚至被忽略,而仅仅蜕变成一种漂亮的口号。因此,在核心素养方面,我们必须同时关注目标、实施过程、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实事求是讲,培养核心素养和评价核心素养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说清楚都这么难,想清楚、做到位就更难了。
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如果完全不评价、不使用,核心素养的发展就会与前些年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一样,口号在空中回响,落地实施却令人失望。
原因就是,缺乏系统科学、权威可信的评价,自然更谈不上对评价结果的使用了。所以,我们要在核心素养的过程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实际使用上狠下功夫。清华附中经过多年努力,所研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
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问题上,学校要做到的事情有:
1、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问题,这不只是一个学生的事情,一个学校的事情,是事关国家下一代培养的大问题,不能轻视,不能敷衍;
2、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水平;
3、学校要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4、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5、必须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6、学校、教师和家长能统一思想认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如果我们能让一个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不仅在未来终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他在今天能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那么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就一定都会非常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评价?只有好的评价,才能得到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这种结果才有可能被使用。
清华附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基于学生全面、客观、真实的行为记录,利用大数据的思想,构建评价模式。这种评价体系所产生的评价结果,不仅能够对学生成长过程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也能够在升学中发挥直接的作用。如果评价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核心素养未来也许会与素质教育一样,说的多而做的少。
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理论模型和原理方法上有很大的突破,是基于教育实践的一种创新。很接地气,便于操作。这个评价体系,有几个关键词,可以说明其特点:过程性、发展性、客观性、真实性、全记录、可量化……
清华附中研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里,大部分记录是靠学生自己维护的。我们评价的不一定是绝对水平和能力,因为大部分素养是无法直接测量和评价的。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远远比仅仅关注其绝对发展水平更有意义。我们的系统真正评价的并不是最终达到什么程度,而是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真正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多大进步。
关于评价,最容易受到质疑的就是真实可靠性和科学性。在这个系统的设计中,大部分内容是学生自己上传的,但是一旦提交,所有人立即就可以看到,相当于在很大范围里进行了公示,所有的人都是监督者。
如果有人质疑,就会进入申诉复议程序。如果被查证为弄虚作假,将会产生永久性的失信记录。这些系统为学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应用接口。
综合素质评价,一定要以客观真实的行为记录作为依据,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人,评价结果最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和提高,而不仅仅是作为学生升学的依据。
关于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详细情况,我们会另外找机会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