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县的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自1953年建闸至今,先后16次开闸泄洪,用“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
淮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大河: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来,极大改变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态,淮河失去入海尾闾;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0年间,淮河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
“追梦中华·侨兴江淮2024”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行一行探访了王家坝闸及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感受了蒙洼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此次采风活动,由中国侨联指导,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支持,安徽省侨联主办, 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及2家涉侨中央媒体的媒体记者们参加。
王家坝闸承载着174万阜南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王家坝精神是淮河流域文化的优秀特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赓续。每当滚滚洪水来袭时,当地人民甘愿承受蓄洪带来的损失和灾难,用牺牲和奉献,换取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正是当地人民的无私奉献,构成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作为王家坝闸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1年6月29日揭牌。面积4740平方米,展厅分为千里淮河·沧桑蒙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风雨战歌、科学治水·丰碑长存、牢记嘱托·再展担当、魅力阜南·滨淮花园等七个部分,展出珍贵的照片、文献、实物、影像、雕塑等资料2000余件,全面展示了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等伟大的光辉历程。
在展馆中,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们被7位英雄模范的事迹深深震撼。他们中有治淮模范李秀英、王家坝闸建设者唐立全、人民的好公仆沈恩久等,他们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们对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的丰富展览和深厚精神内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将通过自己的报道,向世界展示王家坝精神的感人力量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