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引用的典故,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安徽寿县。此外“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也发生在这里。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楚人东渐江淮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中华大地上一次伟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淮水汤汤,八公山下,寿春古城,城垣犹在。楚国八百年,从蛮夷到文明,从霸主到衰亡,王朝余晖,在此落幕。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又称寿春、寿阳、寿州。2000多年前,楚国在强秦的逼迫下,迁都到了这里,成了楚国最后的都城。
寿县古城有四个城门,南门曰通淝,东门叫宾阳,北门叫靖淮,西门是定湖。寿县古城墙的选址比较科学,背依八公山,淝水和淮水绕城而过。古城城墙在宋代完工,以石为基,以砖为壁,周长7147米,明清之时,水患频发,城墙重新翻修加固直至今日,南门和西门已经被今人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东门和北门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宋代城墙。是我国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池之一。2017年,中国侨联公布淇其为第五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走在这座千年古城,楚风遗韵随处可见。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
楚大鼎原件,现存于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鼎”自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步入展厅,眼前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的楚大鼎无疑是彰显楚人“问鼎中原”野心的最好印证。楚大鼎体量巨大,魁伟霸气,鼎耳及沿口下部铸饰菱形云纹,三足硕大寓示着“鼎立天下”,腹底部、足膝部、沿口处刻有“安邦”“铸客”等铭文,故又称铸客大鼎,长期位居中国第二大古代铜鼎,仅次于商代后母戊鼎。
蟠虺(hui)纹兽流铜匜(yi)
展馆内,馆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257件(套),楚金币、汉八龙金带扣、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等皆为代表性藏品,窃曲纹鹿首铜鼎造型独特、彩绘鸟纹漆盘画工精细、蟠虺纹兽流铜匜纹饰生动、战国青铜车马器制作精密……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江淮文化、吴越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余韵不绝。
越王者旨于赐剑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共完成900件(套)文物三维数据和2000余件(套)文物高清二维数据采集与制作,建立了完善的数字档案和数字化呈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说。
可以预见,当古老的文物被科技“唤醒”,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二者叠加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想象,而楚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将被更好地释放。文化之蕴,历久弥新。
此次“追梦中华·侨兴江淮”2024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行由中国侨联指导,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支持,安徽省侨联主办,包括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阿联酋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和2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